刘弇遇东坡翻译 刘弇遇东坡的翻译

2025-02-10 02:18:36阅读量:31 字体:

刘弇遇东坡翻译:刘弇年少时以为自己的才学了不起,科举考试得甲等,考中宏词科,神情自得,看不起同辈们。绍圣初年,(刘弇)在一个佛寺游玩,当时苏东坡被贬岭南,路过庐陵,也来游玩,于是二人相遇,互相问官爵、故乡和姓氏。刘弇立即回答说:“(我)是庐陵的刘弇。”刘弇开始不知道对方是苏东坡。自己认为名望不在对方之下,想让对方屈服。(刘弇) 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。苏东坡慢慢回应说:“(我) 是负罪之人苏东坡。”刘弇才大吃一惊,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,恭敬地说:“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。” 苏东坡也赞赏他的才学修养,互相痛快地交谈了一番,就离开了。

刘弇遇东坡翻译 刘弇遇东坡的翻译

《刘弇遇东坡》原文

刘弇遇东坡

宋·曾敏行

刘伟明弇少以才学自负,擢高第,中词科,意气自得,下视同辈。绍圣初,因游一禅刹,时东坡谪岭南,道庐陵,亦来游,因相遇,互问爵里姓氏。伟明遽对曰:“庐陵刘弇。”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。自谓名不下人,欲以折服之也。乃复问东坡所从来。公徐应曰:“罪人苏轼。”伟明始大惊,逡巡,致敬曰:“不意乃见所畏。”东坡亦嘉其才气,相与剧谈而去。

《刘弇遇东坡》注释

1、刘伟明弇(yǎn):弇是刘伟明的字。(2020年上海中考试卷)/伟明是刘弇的字。

2、爵里:爵,爵位;里,故乡。

3、不意乃见所畏: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。

4、剧:痛快。

5、为:是。

6、名:名声,名望。

7、东坡:即苏轼。

《刘弇遇东坡》赏析

东坡在绍圣元年被贬惠州,路过庐陵一禅寺,碰到当地人刘弇,刘很有才颇自负,自以为无人不知,在东坡面前不谦虚,没想到遇见的是名满天下的苏学士,而东坡因言获罪,故自称罪人,刘这才惊觉自己有眼不识泰山,而东坡亦欣赏他的才气,倒也颇为投机。

这则文言文说明做人不能骄傲自满,狂妄自大,须知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

《刘弇遇东坡》作者介绍

曾敏行,南宋吉州庐陵吉水(今属江西)人,字达臣,号独醒道人、浮云居士、归愚老人。与胡铨、杨万里、谢谔相友善。年甫二十,以病废,不能仕进,遂专意学问。亦工画草虫。敏行所著文《独醒杂志》,其子三聘编为十卷,杨万里为之序。卒于宋孝宗淳熙二年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怎么夸奖孩子呢

    怎么夸奖孩子呢

    孩子在成长的阶段,父母要学会夸奖孩子,一般在夸奖孩子时,要在孩子做事情之后。可能有些家长会选择孩子在做事情之前就夸奖孩子,这样肯定是不对的。一般孩子放学回到家之后要写作业,很多时候孩子自己不太喜欢写作...

    阅读: 569

  • 过度宠溺孩子的危害

    过度宠溺孩子的危害

    平时在教育孩子时不要过度宠溺孩子,一旦过度宠溺孩子之后,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私的倾向。有很多家长,他们往往会过度的宠溺孩子,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,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,一味的要求满足自己的要求,这样可...

    阅读: 606

  • 养孩子为什么那么累

    养孩子为什么那么累

    家长在养孩子的时候觉得特别累,主要是经济压力比较大。现在有众多家长发现养孩子根本就养不起,其实孩子在比较小时需要大量的营养品,孩子长大以后需要参加培训班兴趣班,面对这些情况可能会在无形中给父母增加了压...

    阅读: 567

  • 哪些方式是保护孩子

    哪些方式是保护孩子

    孩子在成长阶段,父母要教导孩子学习一些基础的常识,比如孩子要掌握水果店等等方面的安全知识。孩子还需要明辨水能灭火水能导电,这些虽然是比较基础的知识,但是在这些知识当中,孩子要是自己不知道,可能就不会对...

    阅读: 595

  • 孩子为什么出现玻璃心

    孩子为什么出现玻璃心

    所谓玻璃心代表孩子的心灵像玻璃一样容易破碎也十分的脆弱,平时孩子听不得重话,孩子之所以出现玻璃心,主要是孩子受到了众多的赞美,而忽略了本质。大部分孩子他们的父母需要出去工作,平常爷爷奶奶带的比较多,而...

    阅读: 579

  • 养成哪些习惯对宝宝的学习好

    养成哪些习惯对宝宝的学习好

    宝宝在学习期间,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。因为现在的学前教育并不是特别的均衡,孩子在上学时起点参差不齐,孩子只有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,才能够改善众多问题。另外也可以有效的缩短学习上的差距,会让孩子变得更加...

    阅读: 8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