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什么季节 《枫桥夜泊》原文

2025-02-09 14:53:16阅读量:20 字体:

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的是秋季。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,该句描写了月落、乌啼、霜满天这三种景象,月落夜深,繁霜暗凝,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,诗人感觉变得格外敏锐。其所见月落、所闻乌啼、所感霜满天,层次分明,表现出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,还借此表达了诗人作为羁旅者的孤寂清寥。

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什么季节 《枫桥夜泊》原文

《枫桥夜泊》原文
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
《枫桥夜泊》注释

1、夜泊:夜晚把船停靠在岸边。

2、乌啼:乌鸦啼鸣,也说是指乌啼镇。

3、霜满天:霜不可能满天,表示严寒,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。

4、渔火:通常解释,“鱼火”就是渔船上的灯火,也有说法指“渔火”实际上是指一起打渔的朋友。

5、对愁眠:伴愁眠之意,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。

6、姑苏:苏州的别称,因城西南有姑苏山得名。

7、寒山寺:在枫桥附近,始建于南朝梁代。另一种说法,“寒山”泛指肃寒之山,非寺名。

8、夜半钟声: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,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。

《枫桥夜泊》译文

月亮已经落下,乌鸦在哭泣,寒气弥漫在整个天空,在河边枫树对着渔火忧愁地睡觉。姑苏郊外的宁静的寒山古寺半夜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。

《枫桥夜泊》创作背景

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,第二年玄宗仓皇奔蜀。当时江南政局比较稳定,不少文士纷纷到江苏、浙江一带避乱,其中就有张继。一个秋天的夜晚,张继乘坐一艘小船行驶到苏州城外的枫桥,欣赏江南水乡幽美的景色,从中感受到一种隽永的诗意美,就此写下了《枫桥夜泊》。

《枫桥夜泊》作者介绍

《枫桥夜泊》的作者是唐代的张继,字懿孙,天宝十二年登进士,但是铨选落第。公元762年,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,后又提升检校郎中,最后为洪州盐铁判官,分掌财赋。其诗爽朗激越,比兴幽深,著有诗集《张祠部诗集》,对后世影响很深,但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到50首,且仅《枫桥夜泊》一首广为人知。

《枫桥夜泊》全诗赏析

《枫桥夜泊》形象清晰,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明确合理,内容通畅容易理解。整首诗通过描绘月落乌啼、霜天寒夜、江枫渔火、孤舟客子等情景,刻画出秋江月夜的美景,间接自然地将诗人旅程的凄凉寂寞寄托于风景来表现。此外,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思、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没有栖身之处的忧虑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过度宠溺孩子的危害

    过度宠溺孩子的危害

    平时在教育孩子时不要过度宠溺孩子,一旦过度宠溺孩子之后,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私的倾向。有很多家长,他们往往会过度的宠溺孩子,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,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,一味的要求满足自己的要求,这样可...

    阅读: 575

  • 养孩子为什么那么累

    养孩子为什么那么累

    家长在养孩子的时候觉得特别累,主要是经济压力比较大。现在有众多家长发现养孩子根本就养不起,其实孩子在比较小时需要大量的营养品,孩子长大以后需要参加培训班兴趣班,面对这些情况可能会在无形中给父母增加了压...

    阅读: 536

  • 哪些方式是保护孩子

    哪些方式是保护孩子

    孩子在成长阶段,父母要教导孩子学习一些基础的常识,比如孩子要掌握水果店等等方面的安全知识。孩子还需要明辨水能灭火水能导电,这些虽然是比较基础的知识,但是在这些知识当中,孩子要是自己不知道,可能就不会对...

    阅读: 564

  • 孩子为什么出现玻璃心

    孩子为什么出现玻璃心

    所谓玻璃心代表孩子的心灵像玻璃一样容易破碎也十分的脆弱,平时孩子听不得重话,孩子之所以出现玻璃心,主要是孩子受到了众多的赞美,而忽略了本质。大部分孩子他们的父母需要出去工作,平常爷爷奶奶带的比较多,而...

    阅读: 548

  • 养成哪些习惯对宝宝的学习好

    养成哪些习惯对宝宝的学习好

    宝宝在学习期间,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。因为现在的学前教育并不是特别的均衡,孩子在上学时起点参差不齐,孩子只有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,才能够改善众多问题。另外也可以有效的缩短学习上的差距,会让孩子变得更加...

    阅读: 783

  • 分床睡什么时候合理

    分床睡什么时候合理

    孩子一般三周岁之后可以尝试分床睡,而5周岁的时候孩子是最适合分床睡的时间段。因为给孩子分床睡之后,能够产生众多的好处,当然有些孩子选择三周岁的时候分床睡,可能会在心理上造成落差,觉得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...

    阅读: 7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