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三慎是哪三慎 三慎是什么 孔子慎重对待的三项

2025-02-09 14:09:51阅读量:31 字体:

孔子讲的“三慎”就是慎斋、慎战、慎疾,就是谨慎对待斋戒、战争和疾病。那当然“慎战”是他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,也是他对待具体作战行动的基本原则。孔子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鲁国陬邑(今山东省曲阜市)人,祖籍宋国栗邑(今河南省夏邑县),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、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

孔子三慎是哪三慎	 三慎是什么 孔子慎重对待的三项

一、教育思想:

1、德育----素质教育的重点。

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。在“德、才”两方面,把“德”放在第一位,以“仁”为出发点,提倡“孝弟忠信,礼义廉耻”,并把“仁义礼智信”作为五常。他认为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
2、勤奋好学、讲究方法、注重实效。

(1)勤奋好学----治学的重要条件。

《论语》中有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知者不如乐知者。”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,对优秀者给予表扬,对怠惰者给予批评。

(2)学习方法----获知之桥梁。

重视学习方法,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。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。他主张“温故而知新。”他说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”并说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,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,他指出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
3、治学严谨,抓住规律。

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几乎人人都知道孔子这句话,这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----治学严谨、求实。他曾说:“夏礼,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之;殷礼,吾能言之,宋不足征也。文献不足故也,足则吾能征之矣。”意思是说,夏朝的礼,我能说出来,但是,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;殷朝的礼,我能说出来,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。这是杞国、宋国资料和熟悉历史的贤人不够的原故。如果资料充足,那么我就可以用来作证明了。这足以说明孔子治学严谨、扎实的态度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怎么夸奖孩子呢

    怎么夸奖孩子呢

    孩子在成长的阶段,父母要学会夸奖孩子,一般在夸奖孩子时,要在孩子做事情之后。可能有些家长会选择孩子在做事情之前就夸奖孩子,这样肯定是不对的。一般孩子放学回到家之后要写作业,很多时候孩子自己不太喜欢写作...

    阅读: 541

  • 过度宠溺孩子的危害

    过度宠溺孩子的危害

    平时在教育孩子时不要过度宠溺孩子,一旦过度宠溺孩子之后,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私的倾向。有很多家长,他们往往会过度的宠溺孩子,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,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,一味的要求满足自己的要求,这样可...

    阅读: 575

  • 养孩子为什么那么累

    养孩子为什么那么累

    家长在养孩子的时候觉得特别累,主要是经济压力比较大。现在有众多家长发现养孩子根本就养不起,其实孩子在比较小时需要大量的营养品,孩子长大以后需要参加培训班兴趣班,面对这些情况可能会在无形中给父母增加了压...

    阅读: 536

  • 哪些方式是保护孩子

    哪些方式是保护孩子

    孩子在成长阶段,父母要教导孩子学习一些基础的常识,比如孩子要掌握水果店等等方面的安全知识。孩子还需要明辨水能灭火水能导电,这些虽然是比较基础的知识,但是在这些知识当中,孩子要是自己不知道,可能就不会对...

    阅读: 564

  • 孩子为什么出现玻璃心

    孩子为什么出现玻璃心

    所谓玻璃心代表孩子的心灵像玻璃一样容易破碎也十分的脆弱,平时孩子听不得重话,孩子之所以出现玻璃心,主要是孩子受到了众多的赞美,而忽略了本质。大部分孩子他们的父母需要出去工作,平常爷爷奶奶带的比较多,而...

    阅读: 548

  • 养成哪些习惯对宝宝的学习好

    养成哪些习惯对宝宝的学习好

    宝宝在学习期间,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。因为现在的学前教育并不是特别的均衡,孩子在上学时起点参差不齐,孩子只有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,才能够改善众多问题。另外也可以有效的缩短学习上的差距,会让孩子变得更加...

    阅读: 7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