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

2025-02-12 12:03:30阅读量:36 字体:

七夕节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,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,使其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。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,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。此事惹怒了天帝,把织女捉回天宫,责令分离,牛郎织女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,无数喜鹊飞来,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,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。天帝只好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。

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

七夕节的民间习俗

1、香桥会:在江苏宜兴,有七夕香桥会习俗。每年七夕,人们都赶来参与,搭制香桥。所谓香桥,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(以纸包着的线香)搭成的长四五米、宽约半米的桥梁,装上栏杆,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。入夜,人们祭祀双星、乞求福祥,然后将香桥焚化,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,欢喜地相会。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。

2、接露水:浙江农村,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。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,如抹在眼上和手上,可使人眼明手快。

七夕节的应节食品

1、巧果: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,以巧果最为有名。巧果又叫“乞巧果子”,款式极多。“乞巧果子”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。七夕晚上人们把“乞巧果子”端到庭院,全家人围坐,品尝做“巧果”人的手艺。现在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都已经不流传了,“乞巧果子”这种传统食品,也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。巧果款式极多,主要的材料是油、面、糖、蜜。

2、酥糖: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,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,俗称“巧人”、“巧酥”,出售时又称为“送巧人”,民间认为,吃了这种“酥糖”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。

3、巧巧饭:在山东,这一天要吃巧巧饭,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: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,把一枚铜钱、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,乞巧活动以后,聚在一起吃水饺,传说吃到钱的有福,吃到针的手巧,吃到枣的早婚。

历史渊源

自然天象崇拜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,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,“牛郎织女”就是典型例子。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,早在远古时代,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,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,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,称作“分星”,就地面来说,称作“分野”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甜不辣是什么 甜不辣是什么做的

    甜不辣是什么 甜不辣是什么做的

    “甜不辣”是一种食物。“甜不辣”这词是从日本传来的,在日本“甜不辣”指的是天妇罗,而在我国,“甜不辣”则另有它意。天妇罗是指将鱼虾和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色,这样叫做天妇罗。而我国的“甜不辣”,则是...

    阅读: 576

  • 杭州西湖九曲桥的来历

    杭州西湖九曲桥的来历

    九曲桥的桥分成九曲,曲折迂回又因为九是数字中最大的单数,象征着吉祥与尊贵,因此叫做九曲桥。九曲桥有九曲十八弯,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不一,每一弯曲的花岗石板上都雕刻着花朵,九曲桥的桥下有放生池,桥旁有廊亭...

    阅读: 608

  • 蚱蜢和蝗虫的区别

    蚱蜢和蝗虫的区别

    蝗虫是直翅目蝗科动物的统称,它的个头通常都较大,触角为淡黄色,身体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。而蚱蜢属于蝗科非蝗属动物飞蝗、稻蝗属动物中华稻蝗等科属的昆虫,体型相对较小,体表一般为绿色或黄褐色,头尖且身体为圆...

    阅读: 600

  • 八大洋都有哪些

    八大洋都有哪些

    八大洋是由四大洋按照地理位置,进一步细分出来的另一种叫法,分别是西太平洋、北太平洋、南太平洋、北印度洋、南印度洋、北大西洋、南大西洋、北冰洋,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,北冰洋面积最小,印度洋是四大洋的枢纽。...

    阅读: 631

  • 我国的四大自然奇观是什么

    我国的四大自然奇观是什么

    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指的是吉林雾凇、云南石林、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,吉林雾凇是东北松花江畔,冬季在极低气温下形成的奇观,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,石林千姿百态极具特色,长江三峡风光绮丽、雄伟壮...

    阅读: 625

  • 小兴安岭夏天的特点

    小兴安岭夏天的特点

    夏天的小兴安岭特点是拥有郁郁葱葱、遮天蔽日的茂密树林,它以宽谷、山地和丘陵为主,森林面积多达500万公顷,其中红松积蓄量最多,占据全国总量的一半,因此一直有红松故乡的美誉,还有丰富的水资源,早晨的树林...

    阅读: 6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