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>
  • 成长教育>
  • 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生于心也什么意思,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生于心也出自

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生于心也什么意思,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生于心也出自

2025-02-11 21:21:47阅读量:65 字体:

意思是:不是借外物从表面上做出来的,而是发自人的内心。出自“五经”之一——《礼记》中的卷二十五《祭统》。原句如下:“夫祭者,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生于心也。”这句话是对“祭”进行解释说明的,全句的意思是说,真正意义上的祭祀之礼,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行动,而不是外界强迫去做的。这就要求祭祀必须是诚心诚意,必须是“心祭”,这样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先人的诚意和敬意。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生于心也什么意思,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生于心也出自

  扩展阅读:

一、名句翻译

原文:凡治人之道,莫急于礼。礼有五经,莫重于祭。夫祭者,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生于心也。心怵而奉之以礼。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。(《礼记·祭统》)

译文:凡管理百姓的办法,没有比礼更重要的了。礼有吉礼、凶礼、宾礼、军礼、嘉礼五种,没有比祭礼更重要的了。祭祀之礼,不是借外物从表面上做出来的,而是发自人的内心,内心敬畏而依礼奉行祭祀,所以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充分理解和体现祭祀的意义。

二、关于《礼记》

《礼记》相传为孔子门人及其学生所作,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,故又名《小戴礼记》,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,共20卷49篇,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,其中,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、教育思想、政治思想、美学思想都有体现。《礼记》还记载有孔子与弟子之间关于礼仪的问答。因此,《礼记》被视为儒家典章、准则。

《礼记》原为46篇,起始于《曲礼》,结束于《丧服四制》,但因《曲礼》《檀弓》《杂记》三篇内容过长,所以大多数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,因此,也有人说是49篇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态度有哪些影响

    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态度有哪些影响

    平时面对孩子的教育,家长的态度往往会产生众多的影响,比如会对孩子的行为造成影响。有些孩子在犯错误或者是做错事的时候,家长所体现的态度,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。01、一般孩子的为人处事自信等等都跟家长的态...

    阅读: 549

  • 如何让宝宝爱上数学

    如何让宝宝爱上数学

   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,一旦遇到困难,家长要适当的调节心态,给孩子信心。要尽可能的学做打气筒,慢慢的让孩子爱上数学。其实孩子喜欢数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,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特别的慢,建议家长多站在孩子的角...

    阅读: 586

  • 需要孩子长期坚持做的事情

    需要孩子长期坚持做的事情

  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做某些事情,比如坚持给孩子读绘本,能够让孩子收获到阅读的乐趣。读绘本是一种游戏,也是一种玩具,慢慢的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其中的乐趣,还可以让孩子有好的艺术品味,有丰富的创造力...

    阅读: 545

  • 为什么有些孩子永远长不大

    为什么有些孩子永远长不大

    孩子要是永远长不大,跟父母的教养关系有很大的联系。有些父母总是把孩子保护的特别的好,让孩子缺乏了独立性。一般过分保护型的家长,让孩子不能够独立的完成众多的事情,其实父母周到的服务对孩子也会是一种伤害,...

    阅读: 564

  • 哪些行为是伤害孩子呢

    哪些行为是伤害孩子呢

    孩子在成长的阶段,父母一些看似比较正常的行为可能会伤害孩子,比如有些父母会偷看孩子的日记。孩子在成长阶段可能会通过写日记来记录一些事情,而这时候父母却选择偷看孩子的日记,不仅会让孩子不愉快,也会让孩子...

    阅读: 598

  • 如何改变孩子耍赖皮

    如何改变孩子耍赖皮

    有些孩子在生长发育的时间段,经常出现耍赖皮的情况,父母面对孩子耍赖皮时应该适当的转移注意力,比如孩子在耍赖皮时,父母可以找来孩子玩的比较好的小伙伴,让他陪着孩子一起玩耍,孩子慢慢的就会忘记耍赖皮这件事...

    阅读: 5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