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是谁

2025-02-10 11:47:11阅读量:39 字体: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。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是一首组诗作品,赞美西湖美景,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,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。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是谁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原文

其一

朝曦迎客艳重冈,晚雨留人入醉乡。

此意自佳君不会,一杯当属水仙王。

其二
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。

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翻译

其一

早晨迎客之时,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;傍晚下了阵雨,客人不胜酒力渐入醉乡。

这种雨中之意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,美丽的雨景应酌酒和“水仙王”一同欣赏。

其二

天清气朗时的西湖,水光盈盈波光楚楚;细雨迷濛中的西湖,山色空灵似有似无。

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,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。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注释

⑴饮湖上:在西湖的船上饮酒。

⑵朝曦:早晨的阳光。

⑶水仙王: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,祭祀钱塘龙君,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。

⑷潋滟:水波荡漾、波光闪动的样子。方好:正显得美。

⑸空濛:细雨迷濛的样子。濛,一作“蒙”。亦:也。奇:奇妙。

⑹欲:可以;如果。西子:即西施,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。

⑺总相宜:总是很合适,十分自然。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赏析

第一首写诗人在晨曦中迎客,在晚雨时与客共饮,沉醉于西湖的雨景之中;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,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。

在第二首诗中,诗人对西湖的特点作了极其准确而又精到的艺术概括,达到“以少总多,情貌无遗”的艺术效果;此外还运用了恰当新颖的比喻,赋予西湖以人的生命和资质,使西湖成为美的化身,对西湖进行美的升华。因此,在难以计数的歌咏西湖的诗歌中,这首诗成为流传最广的名篇。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创作背景

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)至七年(1074)任杭州通判,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。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(1073)正、二月间。从诗意看,作诗当天朝晴暮雨,诗人既为酒所醉,亦为美景所醉。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作者介绍

苏轼,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、坡仙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美食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

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》《枯木怪石图》等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上学没朋友会不会孤独

    上学没朋友会不会孤独

    在上学时期没有朋友会比较孤独。上学时期除了需要学习之外,也是需要交朋友的,在学校里面没有人和自己交流,也没有人和自己一起上学,放学是一种非常孤独的行为,这样可能会让自己的学习成绩下滑,并且讨厌上学。0...

    阅读: 549

  • 教师的压力比较大吗

    教师的压力比较大吗

    比较大。教师所面临的压力是特别大的,一般他们形成的压力是成绩考核,每个学校都会用学生的考试成绩,最终是衡量老师当然考核标准是不一样的,一般会看几个重点的数据。01、职称压力。教师平时除了考试成绩考核之...

    阅读: 585

  • 高三下课怎么休息

    高三下课怎么休息

    不要在课间睡觉。很多小伙伴在下课之后会出现犯困的情况,一旦犯困之后,会选择在下课睡觉,课间只有短短的10分钟不建议睡觉,因为在没有睡醒的情况下会影响到听课的效率。01、午休。很多高三的学生在早上会很早...

    阅读: 536

  • 普通话不好怎么练习

    普通话不好怎么练习

    根据拼音练习。普通话不好,可能是在拼拼音的时候出现了错误,一字一句的跟着拼音更多,不要太快,这样可以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发音,可以比较刻意的去贴近一下播音腔。01、朗读停顿。在朗读的时候,遇到标点符号应...

    阅读: 550

  • 怎么能和同学打好关系

    怎么能和同学打好关系

    多和同学聊天接触。和一个同学聊天可以增加你们两个人互相熟悉的程度。在课余时间两个人一起去上厕所或者在校园里逛一逛,可以更快的打好你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。01、互相分享。在看到好的书或者拿到好吃的就应该两...

    阅读: 554

  • 大学生课余可以做什么

    大学生课余可以做什么

    参加社团。在大学里面参加社团,可以让自己认识到其他的朋友,也可以学习到一些技巧,另外参加一些社团也可以争取到一些学分,甚至会有一点额外的收入。01、做兼职。大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校园里面做一做跑腿兼职或者...

    阅读: 5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