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>
  • 成长教育>
  •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这首诗意思

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这首诗意思

2025-02-10 11:36:19阅读量:29 字体:

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意思:楚地的老百姓都为屈原感到悲哀,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歇。该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《屈原塔》,此诗表达了苏轼身处逆境而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,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情感。全诗运用白描、夸张、推理、反衬等多种艺术手法,将屈原持志之高洁与作者的无限景仰之情,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跃然于纸上。

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这首诗意思

《屈原塔》原文

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

精魂飘何处,父老空哽咽。

至今沧江上,投饭救饥渴。

遗风成竞渡,哀叫楚山裂。

屈原古壮士,就死意甚烈。

世俗安得知,眷眷不忍决。

南宾旧属楚,山上有遗塔。

应是奉佛人,恐子就沦灭。

此事虽无凭,此意固已切。

古人谁不死,何必较考折。

名声实无穷,富贵亦暂热。

大夫知此理,所以持死节。

《屈原塔》翻译

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,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。

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?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。

直到今天,在苍绿色的江流上,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。

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,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。

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,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志非常忠烈。

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,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,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。

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,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。

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,所以修建的。

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,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。

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?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。

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,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。

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,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。

《屈原塔》注释

1、屈原塔:作者自注:在忠州,原不当有塔于此,意者后人追思,故为作之。屈原: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,提倡“美政”,主张对内举贤任能、修明法度,对外联齐抗秦。因遭贵族排挤诽谤,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。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,自沉于汨罗江,以身殉国。

2、楚:楚国,楚地,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,故称。今属湖南、湖北一带,也泛指南方。

3、歇:停止,休止。

4、哽咽: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。

5、沧江:泛指江河,江流,因春夏时节水色泛绿,所以称“沧江”。沧,通“苍”,有浩渺的意思。

6、投饭:指古时荆楚之地老百姓在农历五月初五“端午节”这一天,将煮好的糯米饭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习俗。饥渴:饥饿,属偏义复词,特指“饥。

7、就死:赴死,就义。

8、眷眷:恋恋不舍。决:别,分别。

9、南宾:忠州南宾县,今四川丰都。时苏轼陪同父亲入京做官,途经此地。

10、子:指屈原的精魂。沦灭:消亡,消失。沦,沉没。

11、此事:指猜测造塔原因这件事情。

12、考:老,长寿。折:断,这里指死亡,短命。

13、大夫:这里指屈原。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。

14、死节:为了保全气节、操守而赴死。

《屈原塔》赏析

这首诗通过描写楚地老百姓对屈原的崇拜和热爱,表达出诗人明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就是要学习屈子精神,做一个留名青史的明白人。

“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精魂飘何处,父老空哽咽”,诗人以极其悲痛的心情,借楚地父老乡亲对屈原的深深追思、怀念来表达自己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崇敬之情。“精魂”是对屈原高贵灵魂的赞美,表达出诗人对屈原留下来的精神的无限崇拜。“空哽咽”既是描写当地老百姓对屈原的热爱,也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。

“至今沧江上,投饭救饥渴。遗风成竟渡,哀叫楚山裂”,诗人继续描写楚地人们为了纪念屈原,除了保留千年的端午节投食江水中的习俗外,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内涵。

“屈原古壮士,就死意甚烈”,转笔写诗人对屈原以身殉国的理解,表达自己的人生观。“意甚烈”既是诗人在高度赞扬屈原的精神,也是对自己的期许。

“世俗安得知,眷眷不忍决”,运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屈原精神的高大、伟岸。

“南宾旧属楚,山上有遗塔。应是奉佛人,恐子就沦灭”,推测“屈原塔”的来历,说明在楚地老百姓的心目中,屈原就是他们崇拜的偶像,就是他们心中的“佛”。

“此事虽无凭,此意固已切。古人谁不死,何必较考折”,诗人对自己的推测给予了一个更合情理的解释。

“名声实无穷,富贵亦暂热。大夫知此理,所以持死节”,再一次运用反衬的笔法来提升议论的力度,以此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、追求理想节操的精神。“所以”,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得出结论,即正因为在坚持名节的问题上,屈原为人们树立了榜样,所以,一千多年来,人们才如此怀念和追思屈原。

整首诗运用了白描、夸张、推理、反衬等多种艺术手法,将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,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,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形成强烈的对比,一气贯之;最后以“大夫知此理,所以持死节”结束全诗,将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,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跃然于纸上。

《屈原塔》创作背景

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(1059)冬季,苏轼在为母亲守孝期满后,随父亲苏洵入京,途经忠州南宾县(即今四川丰都),看到这个与屈原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,而此时,距屈原投汨罗江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,身为一代青年才俊的苏轼,在两年前就进士及第,正是意气风发之时,于是有感于屈原的高洁品性,和后人对屈原的尊崇,写下这首五言古诗。

《屈原塔》作者介绍

苏轼,宋代文学家。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苏洵长子。嘉祐二年(1057)进士。累除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、端明殿学士、礼部尚书。曾通判杭州,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颖州等。元丰三年(1080)以谤新法贬谪黄州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立,赦还。卒于常州。追谥文忠。

博学多才,善文,工诗词,书画俱佳。于词“豪放,不喜剪裁以就声律”,题材丰富,意境开阔,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“词为艳科”的传统樊篱,以诗为词,开创豪放清旷一派,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词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需要孩子长期坚持做的事情

    需要孩子长期坚持做的事情

  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做某些事情,比如坚持给孩子读绘本,能够让孩子收获到阅读的乐趣。读绘本是一种游戏,也是一种玩具,慢慢的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其中的乐趣,还可以让孩子有好的艺术品味,有丰富的创造力...

    阅读: 537

  • 为什么有些孩子永远长不大

    为什么有些孩子永远长不大

    孩子要是永远长不大,跟父母的教养关系有很大的联系。有些父母总是把孩子保护的特别的好,让孩子缺乏了独立性。一般过分保护型的家长,让孩子不能够独立的完成众多的事情,其实父母周到的服务对孩子也会是一种伤害,...

    阅读: 553

  • 哪些行为是伤害孩子呢

    哪些行为是伤害孩子呢

    孩子在成长的阶段,父母一些看似比较正常的行为可能会伤害孩子,比如有些父母会偷看孩子的日记。孩子在成长阶段可能会通过写日记来记录一些事情,而这时候父母却选择偷看孩子的日记,不仅会让孩子不愉快,也会让孩子...

    阅读: 585

  • 如何改变孩子耍赖皮

    如何改变孩子耍赖皮

    有些孩子在生长发育的时间段,经常出现耍赖皮的情况,父母面对孩子耍赖皮时应该适当的转移注意力,比如孩子在耍赖皮时,父母可以找来孩子玩的比较好的小伙伴,让他陪着孩子一起玩耍,孩子慢慢的就会忘记耍赖皮这件事...

    阅读: 563

  • 如何避免孩子看电视吃零食

    如何避免孩子看电视吃零食

    孩子在选择看电视吃零食时会产生众多的问题,一般建议家长直接给孩子制定对应的规则。在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的时候,可以制定合适的时间避免孩子失去了自主权,当然适当的给孩子看电视,也能够满足孩子掌握时间,尊...

    阅读: 582

  • 孩子怎么做比较环保

    孩子怎么做比较环保

    孩子在生活中想要做的更加环保,应该学会废物回收利用。当孩子树立了正确的环保观念之后,孩子就知道有些东西是可以重复使用的。一般重复使用的东西,孩子能够慢慢的变废为宝,还能够避免生活垃圾排放越来越多,加重...

    阅读: 5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