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蝉》虞世南诗意 蝉虞世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

2025-02-10 02:24:08阅读量:29 字体:

诗意

你栖息在高处,本来就难得温饱,声声苦诉不平,岂不是一场徒劳。

五更时疏疏落落,好像要停止鸣叫,那大树依然苍润,不理你的烦恼。

我已是官职卑微,还要在四方萍飘,故乡的家园早已长满了荒草。

难为你不时提醒,如同为我警告,我全家也已经和你一样,清贫而清高。

《蝉》虞世南诗意 蝉虞世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

《蝉》原文

唐·李商隐

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

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

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。

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

《蝉》注释

1、以:由于。高难饱:古人认为蝉居高树,吮吸清露为生,高处露水少,所以难以饱腹。

2、徒劳:白白费力,白费劲。

3、五更(gēng):指天快亮时。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,用鼓打更报时,所以叫“五更”。疏欲断:指蝉声稀疏,接近断绝。疏:稀少。

4、碧:绿。

5、薄宦:官职卑微。梗:树枝。泛:漂浮。

6、故园:对往日家园的称呼,故乡。芜已平:杂草丛生,长得一片平齐,形容荒芜景象。芜:指杂草。

7、烦君:劳你。君,此处指蝉。相警:警我,向我警诫。相:指代副词,偏指一方,此指代第一人称“我”。警:警醒,提醒。

8、亦:也。举家清:全家清贫,一贫如洗。举:全。清:清贫,清高。

《蝉》赏析

前四句抓住蝉鸣的特点来写,突出其“高难饱”“恨费声”的遭遇和处境,同时以蝉的彻夜悲鸣反衬树的碧绿无情。后四句由蝉及己,想到自己官职低微,漂泊不定,田园荒芜,举家清贫,真是感慨良多。

此诗借咏蝉托物言志,寄托身世之慨,既写怀才不遇、穷困潦倒的境况,也寄托自己高洁的品格。全诗采用人、蝉对照的写法,着笔于两者的相同点,一改秋蝉在诗歌中只寄寓凄凉而缺乏内涵的意象特征,赋予秋蝉全新的形象,是咏怀诗中的经典之作。

《蝉》创作背景

李商隐生当晚唐时期,一生经历由唐宪宗至唐宣宗六朝,正值牛李党争相当激化之时。李商隐初依牛党,后改投李党,一直在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挣扎,备受排挤,一生困顿不得志。

此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(848)秋,当时诗人仕途不顺,希望得到令狐绹的帮助提携,但遭到拒绝。诗人从桂管观察使郑亚幕府归来,行至夔峡,有感于自己如“梗泛”的漂泊生活,写下这首诗。

《蝉》作者介绍

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谿生,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。开成二年(837)进士。曾任县尉、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。因受牛李党争影响,被人排挤,潦倒终身。

所作“咏史”诗多托古以讽,“无题”诗也有所寄寓,至其实际含义,诸家所释不一。擅长律、绝,富于文采,具有独特风格,然有用典太多,意旨隐晦之病。有《李义山诗集》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养孩子为什么那么累

    养孩子为什么那么累

    家长在养孩子的时候觉得特别累,主要是经济压力比较大。现在有众多家长发现养孩子根本就养不起,其实孩子在比较小时需要大量的营养品,孩子长大以后需要参加培训班兴趣班,面对这些情况可能会在无形中给父母增加了压...

    阅读: 535

  • 哪些方式是保护孩子

    哪些方式是保护孩子

    孩子在成长阶段,父母要教导孩子学习一些基础的常识,比如孩子要掌握水果店等等方面的安全知识。孩子还需要明辨水能灭火水能导电,这些虽然是比较基础的知识,但是在这些知识当中,孩子要是自己不知道,可能就不会对...

    阅读: 563

  • 孩子为什么出现玻璃心

    孩子为什么出现玻璃心

    所谓玻璃心代表孩子的心灵像玻璃一样容易破碎也十分的脆弱,平时孩子听不得重话,孩子之所以出现玻璃心,主要是孩子受到了众多的赞美,而忽略了本质。大部分孩子他们的父母需要出去工作,平常爷爷奶奶带的比较多,而...

    阅读: 548

  • 养成哪些习惯对宝宝的学习好

    养成哪些习惯对宝宝的学习好

    宝宝在学习期间,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。因为现在的学前教育并不是特别的均衡,孩子在上学时起点参差不齐,孩子只有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,才能够改善众多问题。另外也可以有效的缩短学习上的差距,会让孩子变得更加...

    阅读: 781

  • 分床睡什么时候合理

    分床睡什么时候合理

    孩子一般三周岁之后可以尝试分床睡,而5周岁的时候孩子是最适合分床睡的时间段。因为给孩子分床睡之后,能够产生众多的好处,当然有些孩子选择三周岁的时候分床睡,可能会在心理上造成落差,觉得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...

    阅读: 709

  • 哪些事情是对孩子的隐性伤害

    哪些事情是对孩子的隐性伤害

   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时,会直接选择站着说话。虽然这是常态,但是对孩子会造成隐性的伤害,平时在说话时父母不停的在说,孩子总是会仰着头看着父母。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影响,比如孩子会觉得自己低...

    阅读: 681